江南体育领略六朝服饰之美

  服饰       |      2024-01-12 07:55:33

  江南体育六朝,风气开放,潇洒自由,出现了大批如“竹林七贤”一样风雅不羁的文人墨客。六朝女性在社会上所受到的约束少、限制少,也在服装上出现了一些创新,创造了服饰的新品种。六朝的服饰文化是如何衍生的,六朝女服有哪些突出特点?服饰史学家、江苏开放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黄强近期开讲“‘纤腰广袖曳长裙’六朝女性服饰”,带读者领略六朝服饰之美。

  六朝时期,女性敢于公开表露自己的欣赏,还敢于择夫而嫁,包容的社会环境给她们敢爱敢恨的空间。六朝女性的服饰文化有了长足显著、标新立异的发展。

  这一时期,女性服饰承袭汉制发展,日常所穿主要为衫、袄、襦、裙、深衣等品类。“六朝女性一般上身穿衫、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上俭下丰,裙子曳地,下摆宽松,以达到俊俏潇洒的美学效果。”黄强介绍,这与秦汉时期传统深衣“上广下狭”的风格发生逆转,上身衣窄小,下身裙宽大,形如宝塔。在南京石子岗、幕府山等地出土的六朝侍女陶俑中,都可以看出这种服饰的风格。

  “六朝时期的服饰衣袖都很宽大,一般都有一尺多宽。”黄强表示,褒衣博带是六朝时期服饰的整体特点。“主观上这是因为当时的人们追求个性解放,多服用五石散一类的药物江南体育,吃过之后身上发热,与紧身的衣服摩擦易导致皮肤溃烂,穿戴宽松的衣服,人会舒服一些。与此同时,人们发现,带着宽大的袖子走起路来江南体育,视觉上更具飘逸感,更有仙风道骨的感觉,因此大家纷纷效仿,就形成了一种新的着装风格。”

  六朝服饰的美感江南体育,不仅仅是形制,还有色彩,以及多种服饰、造型、佩饰的组合搭配。南朝诗人沈约诗中写过“开燕裾,吹赵带,赵带飞参差,燕裾合且离”。衣裾就是衣服的前后襟,形成像燕子尾巴的造型,层层叠叠、飘带长长,风中舞动,美得惊艳江南体育,夺人眼球。

  很多人以为连衣裙是“舶来品”,实际上,早在千年之前的六朝时期,就出现了连衣裙的雏形。

  六朝时期,连衣裙的出现是物质基础和社会审美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一方面,六朝时期,民间丝织业繁荣,利于服饰的发展。”黄强说,“另一方面,江南秀美的风光、暖湿的气候、裘马声色的社会氛围也催生了人们对服饰、妆容华丽新奇的倾向,因而衣裙的创新更加繁荣。”

  从审美角度考量,曳地长裙可以从视觉上提高腿的长度与身材的高度,形成挺拔、修长的效果,所以这一时期女性的裙子逐渐加长,以裙长掩盖身体的不足,美化身材。在顾恺之《女史箴图卷》中可以看到,画中女子的长裙与汉代壁画女裙相比,长度已有明显的增加。裙裾垂在地面上,拖曳得很长,裙子的上端提高束在腰部以上,宽度也有所增加。

  在南京西善桥六朝墓出土的陶俑中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的服饰已出现交领宽袖连衣裙的样式,南京石子岗出土的东晋女俑,也有长方领窄袖束腰连衣裙的装扮。“这些都更有力地证明了,在六朝时期,我们就已经拥有今天连衣裙的雏形了。”黄强说。

  六朝时期,穿超轻薄衫也成为一时风气。“超轻薄的面料和今天的蕾丝有共通之处,南方气候炎热,气温高而气压低,容易出汗,于是南京的工匠进行了纺织品的创新,大量采用轻软细薄的罗纱等精细丝织品作为衣料,在宫廷贵妇之间也迅速流行起来,人们纷纷追求起轻薄衣料下肌肤若隐若现的美感江南体育。”黄强说。

  据《东宫旧事》记载,东晋太子纳妃时,妃子所着衣装有白縠白纱裙。縠是一种匀细、轻薄的高级丝织物。纱是薄得近乎透明的丝织品。梁文帝诗云:“衫轻见跳脱。”跳脱就是妇女手臂上的镯子,透过衣物可以看见镯子,衣裳是多么轻薄透明,自然不言而喻。

  有趣的是,在六朝时期,白色被推崇。历史上,传统的中式婚礼中大都以红色为主,人们多用红纱、红盖头,而少见白色。但在六朝时期,在太子纳妃等仪式中,白纱的穿戴较为流行,这在中国古代乃至今天的中式古典婚礼中都是极为少见的。这一时期,白纱帽还成为皇帝帽子的象征。

  因为丝织品过于轻薄,当时女性讲究多层衣裳组合起来穿,形成了一种新的衣物——抱腰。

  “丝织品太薄,夏天穿着凉快,在室内、在闺房里面,或者在全部是女性的场合是可以的。六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女性抛头露面的机会较多,显然穿着超薄面料的服饰出来也不合适,因为太通透了,可以看到前胸后背的肌肤。”黄强说。

  六朝女性发明的抱腰,外形像超短裙,穿时围在腰间,用丝带系住。黄强介绍:“文献记载,抱腰是一条绸带,是上下有缝的带子,穿时将它包裹在腹部,类似现在的腹带。胸部腰部这一块,因为有丝带围裹,就不透明了,有效遮掩了肌肤,也避免了外出的尴尬。”

  六朝女性尽情展示着“广袖舞翩翩,纤腰更娉婷,薄透时尚美,裙长身姿秀”的美丽身姿。世事更迭下,六朝人有自己的通透和洒脱,他们未必追求生命的长寿,却更看重人生的精彩,正因如此,六朝时期的文化格外风雅繁荣,服饰文化也独具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