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O竞博在我们身边,活跃着这样一群“最可爱的人”——“老兵先锋队”的成员们。他们曾身披戎装保家卫国,如今换上工装,将“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铮铮誓言融入岗位,以忠诚坚毅、令行禁止、攻坚克难、甘于奉献的军人本色,成为推动发展的先锋力量。为生动展现这支队伍的风采,深刻诠释永不磨灭的“绿色军魂”,特推出本系列人物简讯连载。我们将聚焦先锋队中每一位老兵,讲述他们从“战场”到“职场”的动人故事,回望热血军旅,记录岗位担当,聆听初心回响,展现榜样力量。期待这些故事如星火,激励全体职工汲取奋进之力,共同学习他们忠诚履职、迎难而上、精益求精的精神品格,携手为分公司发展注入更澎湃的动能。谨以此连载JBO竞博,向“永不褪色的绿”致以崇高敬意!
本期,让我们走进将军营里的铁血担当化为航班保障时认真坚守的特种车辆驾驶员——胡成根。
“两年义务兵,一生军旅情”,这句在退役军人中广为流传的话语,道尽了无数人对军旅生涯的眷恋与深情。对于胡成根而言,这不仅是心底的回响,更是从军营到民航,始终镌刻在生命里的精神坐标——那身橄榄绿褪下了,但融进骨血的军魂,正以另一种姿态守护着千万旅客的出行路。
2001年12月1日,带着对“保家卫国”的赤诚向往,胡成根穿上橄榄绿,走进武装警察部队云南省昆明市支队直属大队二中队,开启了为期两年的义务兵生涯。
训练场上,汗水是他与自己较劲的勋章。站军姿要“恪守三挺三收一睁一顶”的铁律:挺颈如松、挺胸如钟、挺腿如柱,收下颌显坚毅、收腹见刚劲、收臀藏沉稳,睁眼时目光如炬锁定前方,头顶似压千斤仍挺直如标枪。盛夏正午,地表温度灼人,汗水顺着额角淌进衣领,在军装上洇出层层盐渍,皮肤晒得黝黑发亮甚至泛起红斑,他却像钉在地上的界碑,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纹丝不动。
走队列时,齐步稳健、正步铿锵、跑步迅疾,每一个摆臂的角度、每一次落脚的力度,都要精准到毫厘。为了练出正步“踢腿带风、落地砸坑”的气势,他在小腿绑上沙袋反复练习,踢腿时绷紧脚尖如踹巨石,落地时稳住重心似扎深根,常常练到双腿发僵,夜里躺在床上,肌肉还在无意识地抽搐。
战术训练的摸爬滚打更是家常便饭。在布满碎石的地面匍匐前进时,手掌被磨出鲜血,膝盖结了又破的痂混着泥沙,他却咬着牙加快速度——因为“战场上,一秒钟就能决定生死”。紧急集合的哨音总在最猝不及防时响起,无论是凌晨三点的酣睡,还是刚结束训练的疲惫,他总能在几十秒内完成打背包、穿装具、集合列队,背包带勒得肩膀生疼也顾不上揉,因为“令行禁止是军人的天职”。
野外拉练时,背着几十斤的背囊一天徒步几十公里,翻山越岭中脚磨出了水泡,他就用针挑破挤净,裹上纱布继续走。体能濒临极限时,战友递来的半块压缩饼干、一句“跟上,别掉队”成了他咬牙坚持的动力。集体的任务,少一个人都不算完成,这种刻进骨子里的协作意识,让他明白:军人的勇敢,从来不是孤军奋战的鲁莽,而是抱团向前的担当。
两年军旅如烈火淬炼,磨硬了他的筋骨,更铸强了他的精神。他学会了把坚持刻进基因,再难的事咬碎牙也要扛过去;懂得了把“纪律”融进血脉,命令下达必须不打折扣执行;更领悟了把“责任”扛在肩头,个人的努力要为集体的使命服务。这段岁月,不是过去式,而是他人生永远的进行时。
2013年8月,胡成根脱下军装,换上机场地服部的工作服,入职特种车队,成了一名民航地面保障员。飞机牵引车、客梯车、摆渡车、清水车、污水车、引导车…… 这些“钢铁战友”,成了他新的“武器”,而守护航班安全顺畅,成了他新的 “战场”。
机场特种车辆的操作,处处藏着“毫厘之差,谬以千里”的风险。飞机牵引车要像“穿针引线”般精准拖曳飞机,哪怕几厘米的偏差都可能造成致命损伤;客梯车停靠舱门时,必须与机身严丝合缝,才能保障旅客上下机安全;摆渡车的平稳行驶,关系着旅客的出行体验;清水车、污水车的规范作业,则直接影响航班的后续运行。
面对全新的挑战,胡成根拿出了军人归零再出发的韧劲。入职头三个月,他像块海绵般吸收知识,师傅操作时,他蹲在车旁盯着每一个按钮的按动、每一次方向盘的转动,手里的笔记本记满了启动前检查轮胎气压、停靠时与飞机保持1.5米距离等细节;遇到不懂的问题,他追着师傅问得“打破砂锅问到底”,直到把为什么要这样操作的原理吃透,就像当年在部队,他非要弄清每一个战术动作的实战意义。
操作客梯车时,他延续了部队排查安全隐患的警惕性。每次作业前,他都会绕车检查一圈,梯架是否稳固、液压系统是否正常、梯身是否紧实,就像当年出发执行任务前检查。将梯车停靠在飞机舱门下方时,他会下车反复确认梯架与舱门的对接角度,甚至用手测量间隙,旅客的脚踩在这里,一点晃动都可能出危险。有次遇到突发大风,他立刻按照预案拉紧手刹JBO竞博、垫好轮挡,站在梯车旁守了半小时,直到风势减弱才让旅客上下,这股守土有责的执拗,和当年在哨位上寸步不离的坚守如出一辙。
驾驶摆渡车时,他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化作了对旅客的细致关怀。发车前,他会提前打开空调调节温度,检查座椅是否松动、扶手是否牢固;行驶中,他平稳起步、缓慢刹车,尽量减少颠簸,遇到老人小孩上下车,总会多等几秒、多提醒一句。有次旅客晚到,几十名旅客带着行李挤在摆渡车上,他主动帮忙搬运行李,还安慰大家别着急,安全第一。这份耐心,正如当年在军营里帮战友缝补衣物、分享干粮时的温暖。
操作清水车时,他像执行后勤保障任务般严谨。加注清水前JBO竞博,他会仔细核对航班信息,检查水质是否达标,就像当年在部队核对物资清单;加注过程中JBO竞博,他守在车旁紧盯流量计,确保加注量精准无误。有次设备突发小故障,他想起部队里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传统,硬是靠着平时积累的经验排除了故障,没耽误航班准点起飞。
处理污水车时,他从不因工作脏累而懈怠。排放污水时JBO竞博,他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全程戴着手套、口罩,既要确保排放彻底,又要避免渗漏污染停机坪。盛夏时污水车散发着异味,他却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步骤,这活儿再不好干,也是保障航班的一环,就像当年清理战壕,再脏也得干漂亮。同事说他傻,他却笑说:军人的字典里,没有挑三拣四,只有坚决完成。
十二年光阴流转,胡成根在特种车队的岗位上,把军人的“坚韧”“纪律”“责任”“协作”,都融进了日复一日的保障工作里。站在停机坪上,看着经他保障的航班冲上云霄,他总会想起当年在军营里仰望国旗的瞬间,那身橄榄绿虽然换成了工作服,但那颗“为人民服务”的初心,那份“使命必达”的担当,早已成了永不褪色的军魂,在民航事业的沃土上,生长出更壮阔的风景。
从军营到机场,从保家卫国到守护旅客平安,胡成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退役不褪色,转岗不转志”的坚定信念。他的故事,不只是个人奋斗的缩影,更是一代军人精神的延续。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正是千千万万个像胡成根一样的,以不同的方式继续为国家、为社会默默奉献,才构筑起一道道无形却坚实的防线。他们,是和平年代的英雄,是值得我们永远致敬的脊梁。